[…]在小说中,往往是某些动物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线索,这是十分自然的。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总会从它们身上获得求生之道。捕猎时,我们会追随它们的足迹。在某些文化中,它们被视作灵魂的向导或是天神的使者。它们对人类求生经历的重要性根植于故事之中。于是,一位女孩爱上了“成为一只穿马甲的雪白兔子”的想法。尽管没过几年她就认识到了什么是“兽迷”,但这种想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从未磨灭。[1]:130

—— Bella,2014年

雌性狐狸兽人的卡通形象。这是一个典型的兽迷相关形象。

兽迷(英语:furry fandom,日语:ファーリー・ファンダム fārī fandamu ?)是指一类喜好拟人化角色次文化现象。[1]:ix其中,“拟人化”的特征指具有人的智慧、面部表情、语言、直立行走以及人类着装等特征。兽迷(英语:furry,日语:ファーリー fārī)同时也代指与之相关参与互联网线上讨论和线下聚会的爱好者群体。

“兽迷”中的“迷”(英语:fandom)字用于描述一类具有共同爱好的人所组成的兴趣小组。[1]:11与其他的同好现象(如马迷铁路迷汉服同袍)不同,兽迷所热衷于的是一种(拟人化的)观念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媒体或流行文化。[1]:15[1]:122在实践中,“兽迷”并不存在严格而清晰的定义,而更像是一种寻求身份认同的“标签”或者“符号”。

根据“兽迷”和“拟人化”概念理解的不同,参与者们会形成不同的小群体;而兽迷群体和其他同好群体又会存在重叠。在兽迷相关群体中会对此进行详述。日本地区存在类似的拟人化动物爱好者群体,称为kemona

多数兽迷持有独占的兽迷角色,称为兽设。他们有时会与其他同好参与线上或线下的非正式交流活动,称为兽聚。某些官方组织的大型交流、见面活动或商业展出称为兽展。有些兽迷会持有兽装,但持有兽装的兽迷比例并不高。

定义

在2016年由IARP主导的、在对近5年北美地区线下和部分线上进行的调查的总结报告中,调查人员将“兽迷”(英语:furry)定义为“自认为拟人化动物感兴趣的人”。[2]:9'00"[3]:163根据这一“仍有待继续完善的定义”[Our Working Definition (v. 2.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上,一个人是不是兽迷可以与欧美国家一个人的政治倾向具有类似的标签化效果。即假定一个人会主动给自己贴“兽迷”的标签,以让其他人可以更容易地了解自己。[2]:9'30"

在2020年由同一组织做出的调查总结中,他们将“兽迷”的定义为足够喜欢具有拟人化动物角色的媒体作品、以至于使用这一爱好来定义自己、以此作为个人身份的人。[4]:12'20"

虽然在欧美地区,人们对于兽迷的理解和对相关词汇的使用方法较为统一,[请求来源]但在国内,兽迷相关同好内部和外部对于兽迷、furry、kemono乃至兽人这些词汇字面义的理解均存在较大出入。例如

  • 有些人认为这些名词具有类似甚至相同的涵义。(这些人可能将兽迷的定义缩小理解,也可能将兽人或者其他类似词汇的定义扩大理解)[5]
  • 有些人认为喜欢拟人化的“小动物”不是“兽迷”。[请求来源]
  • 有些人将兽人理解为欧克,因此认为兽迷是喜欢欧克的人。[请求来源]
  • 有些作品将兽耳角色称为“兽人”或者归为“兽人”种族,因此读者会将兽迷理解为“喜欢兽耳的人”。[请求来源]

实际上,日本地区的兽迷群体kemona也会遇到类似的理解分歧,但分歧主要集中在非同好群体对同好群体的理解上。在#社会评价一节会涉及兽迷在群体之外所可能遇到的一些刻板影响。

译名

虽然中文维基百科和此维基均优先采用“兽迷”作为furry fandomfurry的译名,但在实践中已经出现如下的替代选项

  • furry (不翻译)、福瑞 (furry):指“兽迷”爱好者群体,也可代指兽迷角色。直观上指外观具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的兽迷角色(如兽人)。[6]
  • 福瑞 (furry)控:指“兽迷”爱好者群体。
  • 小动物:指“兽迷”现象或者群体,也可指兽迷角色。[请求来源]
  • 毛毛:最初多指兽装。后来也用作指“兽迷”现象或者群体,也可指兽迷角色。[请求来源]
  • 兽人控 (s r k):原本指偏好兽人形态的兽迷群体,但在实践中此名称的含义逐渐被扩大至其他兽迷群体(与福瑞控相似)。

历史

Wiki inv.png

这篇文章需要翻译。你可以帮助毛球中心来 翻译它

社会评价

在群体之外的社会中,兽迷群体可能会受到某些社会污名化现象影响,诸如性偏离色情动物恋等刻板印象。[1]:15还有一些人士会将兽迷与therian混淆,例如一些兽迷可能会被外人问及“你为什么不想当人了”——尽管这种问题对于当事人而言毫无意义。[1]:121

造成这种社会污名化的原因包括[1]:33

  • 基于“兽迷具有性偏离或者精神疾患”的刻板印象。为此,有些兽迷可能需要经常对此加以解释。(诸如:我不看yiff / 这个网站其实很正常 / 我是兽迷,但不是那种类型的。)
  • 基于兽装在某种程度上的恐怖谷效应。然而不论是在兽迷群体之中还是之外,人们都能对这种“诡异性”或多或少有所感知。多数兽迷并不会穿着或者购买兽装,有些兽迷完全无法确定甚至会拒绝“拥有一套兽装”的想法。

造成污名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 性。例如有些人在搜索引擎中打开“安全搜索”功能搜索兽迷(furry)时,仍会看到色情内容。[1]:118
  • 被他人当作“精神失常”。[1]:118
  • 兽装和兽装表演的恐怖谷效应[1]:120这种“诡异性”体现在当一个当人们下意识认为是“假的”动物看起来并没有常识中的“那么假”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觉得十分诡异。这也是造成兽装制作和表演难度的原因之一——它们必须在人和动物(或其他客体)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兽设也会受到此类效应的影响。
  • 媒体。例如媒体将兽装置于“性偏离相关”等关注焦点。[1]:118

一些媒体只是希望读者看到这些穿着兽装的疯子走来走去模仿动物叫声的抓眼故事。[1]:118

—— Sam,2014年

他们(圈外之人)认为我们就是一群——请允许我爆粗口——穿着怪异兽装交媾的动物恋,但其实这种人非常少而且和我们完全不同。[1]:118

—— Telm,2014年

媒体可能会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加强这种刻板印象。2021年7月,有新媒体转载关于一名来自重庆的兽装师的报道,并以“逃避工作压力和社交压力”、“治愈社恐”、“3万为自己定制一套兽装”等关键词引发众人关注。[7][8]热评留言中有网民对这种刻板印象表达了不满。

蚌埠住了😅这就只是我的爱好而已,我一没心理疾病二不痴迷兽装,三我喜欢兽圈但我不是社恐[7]

—— 不可思议的青山sama,2021年7月23日

有人将这些现象归结于人的猎奇心理。[9]尽管成人向内容并不是兽迷群体中独有的,但有些媒体在报导时使用了具有引导性的标题和内容,导致了兽迷的反感。[10][11]
  • 同好文化内部和外部的重叠程度。例如,
    • 兽迷内部可能因为信仰或个人观点不同而产生分歧。[1]:121
    • 兽迷中有很多马迷,但不是所有的马迷都认为自己是兽迷,其中也不乏因为刻板印象而拒绝与兽迷社群交流的个体。[1]:122

这些污名化的结果导致了兽迷往往不愿公开表示自己是兽迷。[1]:119但也有一些人决定以幽默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刻板印象。[1]:122

请参阅

参考文献

这篇文章基于CC BY-SA 3.0许可使用了维基百科(英语)Furry fandom一文中的部分内容。
这篇文章基于CC BY-SA 3.0许可使用了维基百科兽迷一文中的部分内容。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Jakob W., Maase. Keeping the Magic: Fursona Ident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Furry Fandom. Masters Theses & Specialist Project. Paper 1512. 2015-08-03 [2021-08-29]. 
  2. 2.0 2.1 Fur What It's Worth. Fur What It's Worth Presents: Furry Psychology with Nuka. YouTube. 2016-02-21 [2021-09-12].  镜像:CrazySimone. 【纪录片】关于Furry你想知道的一切----努卡博士的社会研究报告【熟肉】. 哔哩哔哩. 2017-07-24 [2021-09-12]. 
  3. Plante, Courtney N, Stephen Reysen, Sharon E Roberts和Kathleen C Gerbasi. FurScience! A Summary of Five Years of Research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nthropomorphic Research Project. FurScience. 2016-06: 174. ISBN 978-0-9976288-0-7 (English). 
  4. Culturally F'd. The Social Science of Furries: Furscience Panel #KeepCalmCon #FurnalIsolation. YouTube. 2020-03-22 [2021-10-23].  镜像:CrazySimone. 【生肉】【FurScience】兽迷社会科学- Furscience 讲座. 哔哩哔哩. 2020-03-24 [2021-10-23]. 
  5. 罗翔现身说法. 【FURRY】请发这个给想要入圈的朋友. 常识科普、一点建议 & 变可爱的方法??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21-05-24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0'02"] 1.名词解释 兽、兽人、furry、福瑞、毛茸茸、小动物、ケモノ在圈子里都是同义词,泛指兽人这种虚构生物,围绕兽人衍生的亚文化现象,以及圈里人等等。 
  6. Sirius-笑脸斗士. 【Furry】全网最全!你所见过最硬(lí)核(pǔ)的福瑞向科普视频!. 哔哩哔哩. 2021-08-23 [2021-09-12]. 
  7. 7.0 7.1 央视网. 新奇!#00后花3万买兽装治愈社恐#90后... 新浪微博. 2021-07-23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90后的石翔文,是一名来自重庆的兽装师,痴迷兽装,借此逃避工作压力和社交压力,甚至还会穿兽装睡觉。2019年,石翔文开设自己的工作室,专为年轻人做兽装,每套定制均价约3万。他的顾客大多都是95后、00后,其中又有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通过互联网,他们拥有了打造自己兽装的机会,也拥有了感受自由、治愈社恐的机会。 
  8. 一人谈视频. 年轻人为治愈社恐有多拼?00后花3万为自己定制一套兽装. 哔哩哔哩. 2021-07-23 [2021-08-29]. 
  9. 伏奕澄. “萌”or“欲”:兽圈的幻想世界.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021-04-12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但在他看来,人们的猎奇心理是导致偏见的重要原因。 
  10. 张伊欣. 再刷眼界!兽人黄漫肆虐贴吧Q群,不少“老司机”尚未成年. 南方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2016-09-01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11. 如何评价南方都市报的文章《再刷眼界!兽人黄漫肆虐贴吧Q群,不少“老司机”尚未成年》?. 知乎.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